公司简略信息
公司简略信息
公司名称
常宁市致慧有限公司
固定的经营场所
找地方租,
投资主体
有限公司的投资主体可以是法人或自然人,
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。
手续办理
个体工商户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。
其实有限公司现在办理也不复杂,全程电子化办理,足不出户就能完成,方便又快捷。
注册资本
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钱的来源,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钱的去处。
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右边,我们可以把企业资金来源分成以下几种:
1、股东投入的(实收资本)
2、银行借来的(短期借款、长期借款)
3、个人借来的(其他应付款)
4、信誉保证的(预收账款、应付账款)
5、暂未支付的(应付工资、应交税费)
6、利润积累的(未分配利润)
实收资本
股东投入的资金,也就是实收资本。
说到实收资本,就不得不说注册资本。两者既有联系,也有区别。
注册资本是公司章程约定的,体现在营业执照上面的。
实收资本是权益类的会计科目,也是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。
企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一般都是股东根据公司章程的约定,以投资款的形式转存到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的,这时注册资本就转变成了实收资本。
tips
①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,但认缴制不代表不缴,而是可以分期缴纳。
②出资方式、出资比例、出资时间都会在公司章程中约定。
股东的出资额、出资方式及出资时间如下:
股东姓名(名称) | 认缴出资额 | 出资方式 | 出资比例 | 出资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小祥哥 | 100万元 | 货币 | 100% | 2040-10-13 |
③实际收到股东投资款的次月申报印花税,而不是按照营业执照上注册资本的多少申报印花税。
④印花税优惠最新政策:自2018年5月1日起,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,对按件贴花五元的其他账簿免征印花税。看下图:实际收到股东投入款100万,需在次月申报缴纳250元的印花税。
④印花税不用进行计提,根据完税凭证直接计入管理费用。
现在大家都清楚了,注册资本是需要缴纳印花税的,因此千万不能为了面子,随随便便把注册资本敲定为一个小目标啊。
当然,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,注册资本也是股东需要承担责任的限额,要考虑股东的风险承受能力,不可任性啊。
适当的注册资本既能控制股东风险,又能跟企业形象和行业规模相匹配。
最后再说一个注意事项,公司章程一定要保存好,以后工作中会用到。
股权设计的核心重点
初创公司- 怎么分?
- 怎么退?
一、股权如何分配?
1.股权和职能的关联
假设初创公司三个合伙人,一个负责内容,一个负责技术,一个负责销售,大家的资历又差不多(这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标准组合),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分配股权?
大原则在于,技术研发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,而销售通常只在公司初创时能带来短期的资源效应,而市场职能介于两者中间。
因此,对于这三种职能的股权分配,应该按照各自职能的综合效应,由高向低依次排序为——技术、市场、销售。
2.企业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型
第一种,绝对控股型
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,即67%的股权,合伙人占18%的股权,预留团队股权15%;该模式适用于创始人投钱最多,能力最强的情况**。**在股东内部,绝对控股型虽说形式民主,但最后还是老板拍板,拥有一票决定/否决权。
第二种,相对控股型
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51%的股权,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%的股权,员工预留15%的股权。这种模型下,除了少数事情(如增资、解散、更新章程等)需要集体决策,其他绝大部分事情还是老板一个人就能拍板。
第三种,不控股型
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34%的股权,合伙人团队占51%的股权,激励股权占15%。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合伙人团队能力互补,每个人能力都很强,老大只是有战略相对优势的情况**,**所以基本合伙人的股权就相对平均一些。
二、退出机制
1.创始人发限制性股权
限制性股权简单来讲,第一它是股权,可以直接办理工商登记;第二它有权利限制,这种权利限制可以四年去兑现;而且中间离职的情况下,公司可以按照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回购,这就叫限制性股权。限制性股权的限制就在于,分期兑现,公司可以回购。
**无论融资与否,上市与否,都需要套用限制性股权。**比如说,创始合伙人早期只掏了三五万块,拿了20%的股份,干了不到半年,公司做到五千万或者一个亿,谁都不希望看到他仅靠一点贡献就拿走一大笔钱。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拿限制性股权
2.股权分期兑现
分期兑现有四种方式:
第一种是约定4年,每年兑现四分之一;
第二种是任职满2年兑现50%,三年兑现75%,四年100%。这是为了预防短期投机行为,小米的员工股权激励就是按照这种模式的;
第三种是逐年增加,第一年10%、第二年20%、第三年30%、第四年40%。也就是干的时间越长的兑现的越多;
第四种是干满一年兑现四分之一,剩下的在三年之内每个月兑现48分之一。这种以干满一年为兑现前提,后面每到一个月兑现一点,算得比较清。
这几种模式对团队来讲是不同的导向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
3.约定回购机制
股份约定回购机制的关键是回购价格定多少。
第一种,参照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
比如说他原来花10万块买了10%的股,如果到了两三倍,那一定得溢价。
第二种,参照公司净资产
假如公司干到第三第四年的时候资产已经有一个亿了,这时候要是按照人家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,那么人家干的这几年都白干了。所以对于此类重资产企业,可以参照净资产来定。
因为回购是一个买断的概念,相当于把对方未来十几年的财富都断掉了,所以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还得有一点溢价。
第三种,参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
回购为什么要打折呢?基于几个考虑:
- 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,资本本来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。5千万、1个亿的估值是认为未来公司值这么多钱,但这个估值是可变的,并不代表你离职的时候就是这个价格;
- 从公司现金流角度,如果完全按照公司估值,那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;
- 从公司团队的导向出发,这个导向就是引导大家长期干。这里面用什么价格是以公司的具体模式为依据的。
第四种,做好预期管理
退出机制怎么去落地?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,之后再谈硬梆梆、冷冰冰的规则。
理念层面是大家先沟通到同一个层面,比如:
谈好是基于长期看,还是基于短期投资?
未来这个公司能不能做成?能走多远?能做多大?确定好主要贡献在于长期全职出力。
如果股份不回购对长期参与创业的股东是不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事情?
总之,所有合伙人要同一套标准,游戏规则值得所有人尊重。只有在理念层次沟通好了,才能够平和理性地去谈具体的规则条款。
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
一是创始人的股权。
二是员工的股权。
三是众筹的股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