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简略信息

Mr.Dabaoqiang大约 8 分钟

公司简略信息

公司名称

常宁市致慧有限公司

固定的经营场所

找地方租,

投资主体

有限公司的投资主体可以是法人或自然人,

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。

手续办理

个体工商户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。

其实有限公司现在办理也不复杂,全程电子化办理,足不出户就能完成,方便又快捷。

注册资本

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钱的来源,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钱的去处。

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右边,我们可以把企业资金来源分成以下几种:

1、股东投入的(实收资本)

2、银行借来的(短期借款、长期借款)

3、个人借来的(其他应付款)

4、信誉保证的(预收账款、应付账款)

5、暂未支付的(应付工资、应交税费)

6、利润积累的(未分配利润)

实收资本

股东投入的资金,也就是实收资本。

说到实收资本,就不得不说注册资本。两者既有联系,也有区别。

注册资本是公司章程约定的,体现在营业执照上面的。

实收资本是权益类的会计科目,也是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。

企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一般都是股东根据公司章程的约定,以投资款的形式转存到企业的银行账户中的,这时注册资本就转变成了实收资本。

tips

①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,但认缴制不代表不缴,而是可以分期缴纳。

②出资方式、出资比例、出资时间都会在公司章程中约定。

股东的出资额、出资方式及出资时间如下:

股东姓名(名称)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时间
小祥哥100万元货币100%2040-10-13

③实际收到股东投资款的次月申报印花税,而不是按照营业执照上注册资本的多少申报印花税。

④印花税优惠最新政策:自2018年5月1日起,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,对按件贴花五元的其他账簿免征印花税。看下图:实际收到股东投入款100万,需在次月申报缴纳250元的印花税。

④印花税不用进行计提,根据完税凭证直接计入管理费用。

现在大家都清楚了,注册资本是需要缴纳印花税的,因此千万不能为了面子,随随便便把注册资本敲定为一个小目标啊。

当然,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,注册资本也是股东需要承担责任的限额,要考虑股东的风险承受能力,不可任性啊。

适当的注册资本既能控制股东风险,又能跟企业形象和行业规模相匹配。

最后再说一个注意事项,公司章程一定要保存好,以后工作中会用到。

初创公司股权设计open in new window的核心重点

  • 怎么分?
  • 怎么退?

一、股权如何分配?

1.股权和职能的关联

假设初创公司三个合伙人,一个负责内容,一个负责技术,一个负责销售,大家的资历又差不多(这也是大多数创业公司的标准组合),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分配股权?

大原则在于,技术研发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,而销售通常只在公司初创时能带来短期的资源效应,而市场职能介于两者中间。

因此,对于这三种职能的股权分配,应该按照各自职能的综合效应,由高向低依次排序为——技术、市场、销售。

2.企业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型

第一种,绝对控股型open in new window

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,即67%的股权,合伙人占18%的股权,预留团队股权15%;该模式适用于创始人投钱最多,能力最强的情况**。**在股东内部,绝对控股型虽说形式民主,但最后还是老板拍板,拥有一票决定/否决权。

第二种,相对控股open in new window

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51%的股权,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%的股权,员工预留15%的股权。这种模型下,除了少数事情(如增资、解散、更新章程等)需要集体决策,其他绝大部分事情还是老板一个人就能拍板。

第三种,不控股型open in new window

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34%的股权,合伙人团队占51%的股权,激励股权open in new window占15%。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合伙人团队能力互补,每个人能力都很强,老大只是有战略相对优势的情况**,**所以基本合伙人的股权就相对平均一些。

二、退出机制

1.创始人发限制性股权

限制性股权简单来讲,第一它是股权,可以直接办理工商登记;第二它有权利限制,这种权利限制可以四年去兑现;而且中间离职的情况下,公司可以按照一个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回购,这就叫限制性股权。限制性股权的限制就在于,分期兑现,公司可以回购。

**无论融资与否,上市与否,都需要套用限制性股权。**比如说,创始合伙人早期只掏了三五万块,拿了20%的股份,干了不到半年,公司做到五千万或者一个亿,谁都不希望看到他仅靠一点贡献就拿走一大笔钱。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拿限制性股权

2.股权分期兑现

分期兑现有四种方式:

第一种是约定4年,每年兑现四分之一;

第二种是任职满2年兑现50%,三年兑现75%,四年100%。这是为了预防短期投机行为,小米的员工股权激励就是按照这种模式的;

第三种是逐年增加,第一年10%、第二年20%、第三年30%、第四年40%。也就是干的时间越长的兑现的越多;

第四种是干满一年兑现四分之一,剩下的在三年之内每个月兑现48分之一。这种以干满一年为兑现前提,后面每到一个月兑现一点,算得比较清。

这几种模式对团队来讲是不同的导向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

3.约定回购机制

股份约定回购机制open in new window的关键是回购价格定多少。

第一种,参照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

比如说他原来花10万块买了10%的股,如果到了两三倍,那一定得溢价。

第二种,参照公司净资产

假如公司干到第三第四年的时候资产已经有一个亿了,这时候要是按照人家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,那么人家干的这几年都白干了。所以对于此类重资产企业,可以参照净资产来定。

因为回购是一个买断的概念,相当于把对方未来十几年的财富都断掉了,所以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还得有一点溢价。

第三种,参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

回购为什么要打折呢?基于几个考虑:

  • 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,资本本来就是投资公司的未来。5千万、1个亿的估值是认为未来公司值这么多钱,但这个估值是可变的,并不代表你离职的时候就是这个价格;
  • 从公司现金流角度,如果完全按照公司估值,那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;
  • 从公司团队的导向出发,这个导向就是引导大家长期干。这里面用什么价格是以公司的具体模式为依据的。

第四种,做好预期管理open in new window

退出机制怎么去落地?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,之后再谈硬梆梆、冷冰冰的规则。

理念层面是大家先沟通到同一个层面,比如:

谈好是基于长期看,还是基于短期投资?

未来这个公司能不能做成?能走多远?能做多大?确定好主要贡献在于长期全职出力。

如果股份不回购对长期参与创业的股东是不是一个公平合理的事情?

总之,所有合伙人要同一套标准,游戏规则值得所有人尊重。只有在理念层次沟通好了,才能够平和理性地去谈具体的规则条款。

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

一是创始人的股权。

二是员工的股权。

三是众筹的股权。